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贸知识 > 其它贸易方式 >

服务贸易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时间:2007-06-28 10:17来源: 作者: 点击:
  

  服务贸易正在成为投资中国的新热点。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排斥外资,面对众多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政府出台外资并购新规所产生的担忧,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给出了答案,并表示,今后我国将继续保持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

  昨天,在“2006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会议”上,胡景岩表示,很多跨国公司的投资目标瞄准了中国服务业,未来五年,中国服务贸易额要由去年的1582亿美元提高到4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要递增20%。

  胡景岩说,目前中国的生产成本并不是世界最低的,但仍然有很多跨国公司选择投资中国,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工业生产形成了产业聚集,无论是跨国公司的生产上下游配套还是整个物流体系,使得企业的生产越来越便捷,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而目前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目标开始转向产业链条两端——技术研发与服务业,胡景岩表示,服务外包过去集中在印度,而近两年越来越多往中国转移,说明中国具有了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

  胡景岩进一步表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确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是60万家,实际运营投产的约有30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仅仅是3%,但所缴纳的税收却占税收总额的21%。而由外商投资企业带动的就业人数是2500万人,占城市就业总数的10%左右。

  面对提倡自主创新是否就意味着摒弃吸收外资的困惑,胡景岩表示,搞技术创新绝对不是不需要外资,中国的技术进步需要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本的支持。

  他认为,外商投资今后仍将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们的GDP要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高速增长,若没有这些外来的资金注入,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链接

  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

    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是20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既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所要求,同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空间广阔

    中国服务业不仅比重低,而且结构也不合理,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与货物贸易的增长相比,显得滞后。世界贸易组织(WTO)2006年4月发布的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值24150亿美元,进口总值23600亿美元,均增长11%。美国和德国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名。中国200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排名比2004年上升一位,位列世界第七。此次贸易报告中列出2005年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和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两项排名。中国2005年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221亿美元。除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外,中国2005年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排名均为第三,继续保持了2004年的排名。进出口总额超过排名第四的日本逾3000亿美元。服务贸易方面,中国2005年服务贸易进口、出口额排名均比2004年上升一位,分别排名世界第7位和第8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排名第7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3.4%和3.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地加快,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等服务贸易增长尤为迅速,2005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盟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1/3,新、马、泰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黄金线路。同时,中国也成为东盟国家公民的重要出境游目的地,来华旅游人数超过300万,约占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1/5。如果自贸区的《服务贸易协议》尽早达成,则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服务部门合作,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开放与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可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东盟来说,第一,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以及相关贸易力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便宜并具有一定的素质,专业人员的绝对数额也很大等。第二,中国国内服务市场是新兴市场,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广阔,对各国服务提供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东盟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具备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方面将会较快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同台竞技。

    对中国来说,中国可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优惠出口政策优势,设立加工工业,发展与制造相关的服务业;利用这些国家的技术优势,设立研发中心,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或是利用一些国家的区位优势建立分销中心,发展中介服务业;或是利用资源优势,投资能源开发型服务项目等。近年来,我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为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包括TCL、华旗资讯、厦新手机、华为技术、中兴通信等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已经在东盟国家市场占得先机,取得较好业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市场仍然面临挑战

    第一,投资增速虽快,但金额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以中国方面为例。目前,我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仍处于起步状态。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金额持续大幅增长,年平均增幅达到60%以上。2005年,我国企业累计对东盟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357.9亿美元,合同额1859.1亿美元。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国家,其中新加坡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第四大目的地和对外劳务合作第二大市场。但是与自贸区同期超千亿美元的货物贸易规模相比,还差得太远。

    第二,信息渠道不畅,对自贸区市场缺乏了解。就中方来讲,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对一些落后国家,信息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就整个自贸区来说,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的建立也较为滞后,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从而导致企业对整个自贸区市场情况缺乏了解,加大了自贸区服务贸易扩展的难度。

    第三,资金不足,投资项目贷款困难。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需要较多的前期市场开发费用。目前,中小企业是自贸区服务市场的主力军,但普遍都遇到资金短缺、投资项目贷款困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开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市场的基本思路

    为扩大服务贸易,中国和东盟双方已同意就有步骤地开放服务领域进行谈判。谈判将着眼于逐步消除成员间服务贸易方面的所有歧视性或限制性措施,加大中国和东盟成员在《服务贸易总协定》项下已实施领域以外的开放深度和广度,并加强双方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从而达到改善双方在服务业方面的效率和竞争力,并扩大双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供应和分销范围的目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需要在货物贸易之外寻找新的机遇与增长点。

    第一,在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达成之前,优先进行自贸区各服务领域标准化的制定。诚然,服务的目的和服务对象本身的无形性、不可逆性、不可分割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等特性决定了服务领域的标准化相对困难。然而也正是这些基本性状和服务品质更多地属于经验品质与信任品质,对服务及其生产过程提出了标准化要求。标准可以成为纽带将自贸区各成员国服务业联结起来,催生出自贸区的服务贸易协议。

    第二,按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进行服务贸易自由化。这就要求各国政府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

    第三,针对各国服务贸易特点,鼓励成员国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领域的双边或复边谈判,进而“延伸”至其他成员间,最后形成共识。由于自贸区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服务领域的开放进度和承受能力不一,短期内自贸区整体达成服务贸易或投资自由化协定尚有难度,但有关国家启动双边或复边谈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第四,鼓励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服务贸易的投资,为他们提供资金保障与投资培训,并尽快建立促进自贸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机构,并设立相应的投资担保基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