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贸知识 > 其它贸易方式 >

我国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时间:2007-06-28 11:58来源: 作者: 点击:
  

    我国服务贸易应该抓住世界服务贸易转移良机。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同志应邀撰文,就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比较优势、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措施等问题作了深入阐述。

    抓住世界服务贸易转移的机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已不处在领先的地位,应当像当年把握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那样来把握当前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应当像抓货物贸易一样来抓服务贸易的发展,发展货物贸易时成功采取的鼓励政策应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起步晚,增速快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8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8%。其中,服务贸易出口744亿美元,增长19%;服务贸易进口838亿美元,增长16%。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的增速。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变化情况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所不同的是我国增速变化幅度更明显一些。1982—2005年,出口额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8%和20.9%,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为11.1%和18%。本世纪前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为19.8%,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10.1%,是我国的一半。

    (二)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

    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为43.4亿美元,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7%。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1%。23年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近29倍,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见图1)。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11日发布的报告,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

  1982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3646亿美元;2005年为2.4万亿美元。23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长了5.6倍。1980年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一直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5名,2005年,这5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为37.2%,其中美国占14.6%,英国占7.6%,分别是我国(3.1%)的4.7倍、2.5倍。

    (三)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偏低

    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服务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1982年为9.4%,2005年为8.9%,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全球为18.9%,其中美国为28.1%,英国为32.7%,印度为42.9%。

    (四)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我国服务贸易企业没有同比例享受到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好处。 

    从全球贸易发展态势来看,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稳中有升,从1982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05年的近25%。英国、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从1982年的29.7%、23.5%增长到2005年的48.5%、39%。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波动幅度很大,前期大幅下降,至1996年以后大幅上升。

    (五)服务贸易增速仍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1989年以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总体上低于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989—1994年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持续快于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995年以后,尽管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较快,但同期的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更快(见图2)。

  近几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上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且大体持平,年均增长17.8%。进入80年代,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开始高于货物贸易,80年代后期年均增幅更是高于10%。到了90年代,服务贸易平均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约为6%,恢复到与货物贸易基本持平的状态。跨入21世纪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进入稳定增长期,增幅开始逐渐回升,这一期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尽管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与2004年的19%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但总的趋势还是保持增长的。

    (六)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

    近年来,我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运输服务、旅游出口154亿美元、293亿美元,分别是1997年的5.2倍、2.4倍。运输服务占比上升到20.7%,比1997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旅游服务出口占比为39.4%,比1997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出口的60.3%(见图3)。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比重有所下降。

    (七)服务贸易长期逆差

    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1982—199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直保持小额顺差。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个别年度(1994年)外,我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尤其是近年来,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见图4)。

    图4  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差额变化      2005年我国旅游、其他商业服务顺差额分别为75.4亿美元和75.0亿美元,是最大的顺差来源。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是最大逆差来源。2005年运输服务逆差额130.2亿美元大大超过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约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1.4倍。

    (八)出口市场多元化分布,进口市场比较集中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并不集中在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但美欧却是我国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调查局报告,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不断增大。在跨境交易部分,自2000年以来顺差一直在20亿美元左右。据欧洲统计局报告,尽管2004年中国与欧盟的服务贸易额仅占欧盟的2.5%,但是增长非常明显。从1994到2004年,原欧盟15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长了一倍。而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了6倍,自中国进口增长了5倍。2004年欧盟对中国顺差15.2亿欧元。

    (九)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各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在运输、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较内陆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宏观管理机构、部门协调机制、政策环境、法律体系、统计制度等均亟待建立健全。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完全一致,使得统计数据尚有一定差距。在服务贸易统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缺少全面准确的数据的情况下,很难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

    转变增长方式孕育机会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会像当年承接制造业转移那样,成为全球的焦点。把握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机会,加快我国

    服务贸易发展,将极大地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而提高整体出口竞争力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为15.4%,虽然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同期的增长水平,但发展水平却相当落后,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2005年为41%。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发展服务业作为解决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服务贸易进口还有余地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在分销、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得到落实。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我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尽管如此,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还有很大空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约占外资存量的三分之二,房地产约占21%,其他服务业为8%。至2005年底,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万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484.8亿美元。2005年服务业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45家,同比增长8.7%;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90.3亿美元,增长4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8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的19.4%。

    加入WTO后,我国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是服务贸易。从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来看,服务贸易领域吸引的外商投资还应当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物流行业以及会计、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和其他咨询服务业。今后应继续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商投资方式,加强分类指导与企业监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服务贸易领域有序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贸易的出口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尽管增长很快,但出口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多集中于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不仅出口总量少,占世界市场份额小,即便是在传统服务业,由于我国在世界服务业的分工格局中基本处于产业的中下游,出口服务的附加值低,也影响了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现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公司也随之进入中国,而我国的服务贸易企业则很少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我国的杂技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全有条件进入国际市场。此外,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对外建筑承包工程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56.1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6.6万人次,我国已成为国际建筑、纺织劳务和海员的重要来源地。

    我国不仅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而且已经形成一些优势产业,具备一定基础。中国旅游业、建筑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排名都比较靠前。特别是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已经排名世界第三,持续高速的货物贸易增长对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四)面临发展服务贸易的关键机会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目前全球的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将更多地体现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上。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1980至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

    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

    选择重点服务行业部门进行出口促进,是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近期可将各部门分为“深度挖掘”、“重点培育”和“特别关注”三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口促进工作

    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必须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应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进出口银行在出口信贷条件和额度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放松服务企业境外投资的用汇限制,简化其境外投资外汇审核程序,适当提高用汇额度。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具体情况,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和企业予以税收优惠。

    近期内将服务贸易各部门分为“深度挖掘”、“重点培育”和“特别关注”三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口促进工作:

    “深度挖掘”包括旅游服务和建筑服务。

    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部门,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39.64%(见下表),促进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量规模就会扩大0.5个百分点。因此,要继续支持旅游业发展,扩大出口。建筑服务更是我们传统优势部门。

    “重点培育”包括计算机和信息、运输、文化、金融保险和特许专利等。对这些行业要制订发展战略规划,进行重点推动。这些领域增长潜力很大,尤其是运输行业逆差达104亿美元,特许专利技术出口仅为1.5亿美元,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特别关注”包括咨询、音像、体育、教育、分销服务等。这些部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金额不大,实力不强,增长不快,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支持和发展。

    (一)运输业

    全球贸易中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国际间客运主要依靠空运。我国海运服务市场需求量大,航运服务市场延续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出现了量增、价升、运力总体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货物海运量为10亿吨。我国拥有运输船舶20多万艘,8700万载重吨,位居世界前列,我国还是排名世界第三的造船大国和拥有海员人数最多的劳动力大国,这些都为海运服务的出口增添了重要的支撑。 

    应大力促进以海洋货物运输为主的运输出口服务。加快中国航运立法步伐,加大航运市场监管力度,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

    (二)服务外包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有着很好的基础,软件产业规模由1999年44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9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一批创新型软件企业迅速成长,LINUX操作系统、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相继取得了突破。近几年我国软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出口额在1999年为2.5亿美元,到2005年达35.9亿美元,增长15倍。

    我国的服务外包刚刚起步,前景看好。

    2005年中美外包规模为2.38亿美元,仅占美国发包市场总额的1.30%。中日外包规模达5.68亿美元,仅占日本发包市场总额的5.36%,中欧外包规模为0.15亿美元,约占欧盟发包市场总额的0.25%。

    应引导企业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带动中国服务外包迅速发展。

    (三)金融和保险服务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发展迅速,1997—2005年间年均增长23.5%,2005年出口规模达到1.45亿美元。继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达到600个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后,目前国内的几家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都申请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2005年末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金融资产43568亿元。这为金融服务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与国际跨国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保险业务海外的收益低。

    应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人员到境外开拓市场,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尤其是为中国在外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华人提供金融服务。在促进保险服务出口方面,鼓励中国出口货物用中国公司提供保险。

    (四)特许和专利权使用

    2005年全球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134073项,专利增长率为6.7%。发达国家是特许和专利权使用费的主要受益者,占据了出口的主要市场。

    我国在特许和专利权使用出口方面有很好的增长潜力,2004年进口45亿美元,出口仅为2亿美元。但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自2003年以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量达到47.6万件,与上年同比增长34.6%,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7.3万件,位居世界第三。在特许经营方面,到2005年底,我国拥有的特许经营体系已经达到2300多个,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特许经营体系数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必将为特许和专利使用权的出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而且特许和专利使用贸易,代表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可以继计算机信息服务之后,成为中国实施后发出口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