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案例:失败的人性化管理

时间:2007-05-23 16:13来源: 作者: 点击:
  

    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碰上一件心烦的事,因为有员工反映公司的管理过于僵化,对员工关心程度不够,所以他决定在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料推行人性化管理后,出现了众多的员工消极怠工,并且迟到早退的现象渐渐地多了起来,细问之下,才发现,原来这位总经理对于人性化管理的理解就是认为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尽心尽力的做事,上下班不用打卡,工作任务的完成量由员工自己提出,就算完不成也没关系,最近这位总经理苦恼地说,相比其他公司,我们公司对员工算是挺不错的了,有了这么宽松的管理环境为何还不好好珍惜呢?再说,我们公司招聘的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员,素质算高的了,而且有很多人员都是从大型企业出来的,最基本的制度不用说,大家都应该会遵守的,为何到了我们公司,人的行为都变了样呢?

这位总经理很明显陷入了三个误区:

  一、员工缺勤问题所折射的误区。人性化管理≠宽松管理,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一个谓语,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在职能上,管理保证人力可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人性化是一个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和工作时效的过程。比如,非人性化管理的公司是把人看成是流水线上的一部机器,不重视人员心理,只是要求员工干好公司要求的事情,这种公司的理念通常是三条腿的蛤蟆找不着,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好比卓别林演过的拧螺丝帽的工人,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天天去拧机器上的螺帽,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可以发挥自己更多长处的地方,但是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不同,它会考虑到这部机器的保养问题、升级问题,从公司和个人的立场共同考虑,在满足公司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让员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的潜能。

  二、员工自定任务的误区。管理的手法不论如何变,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利益而服务的,如果一昧地去追求人性化,而忽略了企业的利益,那就变成了本末倒置了,不划出合理的目标值下限,就让员工自行来完成,那人类的劣根性十有八九让人们选择较低工作量。

  三:表现好的人员去任何地方都会很出色。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群猴子关在笼子里,上面放着一串香蕉和一只水龙头,只要动了那串香蕉,水龙头就会喷水,开始的时候,猴子们都不知道,当有猴子去拿香蕉的时候,所有的猴子都挨了淋,长久以往,那群猴子里形成一个规则,只要哪只猴子去碰香蕉,它就会遭到其他猴子的痛打,接着,所有的猴子都不去碰那根香蕉了,接着科学家又放入一只新猴子,新的猴子兴奋地去接触香蕉,遭到了其他猴子的痛打,可怜的是,这只新猴子并不知道为了什么要被痛打,它只记住了不能碰香蕉,碰了香蕉就会挨揍,接着,科学家渐渐地撤出老猴子,换入新的成员,但新的成员依然也无法去碰香蕉,谁碰香蕉就打谁,这个理念在猴群中传开去,直至原先知道为何不能碰香蕉原因的猴子被全部撤除后,这个铁一般的规则仍旧被传了下去,虽然那个水龙头已经很久没有出过水了,这就是道德的起源。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氛围和非制度约束,也可以称为是企业文化,人们在这种言传身教的文化中,学会该做什么不做什么,相反,到了其他公司,失去了这种约束,人的行为就会随着新企业的文化而改变,这种改变,与员工素质、出身都无太大的关联,唯一有少少帮助的是,基本上大型企业在管理手法上都有相类似的东西,较高的素质和相似企业的工作经历,可以在心理和生理上较容易地去接受规范化的管理,但是能否实施一套人性化管理,前提是企业先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制度。

  总之,人性化管理在我看来,就是在不自由的情况中让员工感觉一定量的自由,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并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因为在自己的企业制度漏洞百出的大前提下,又如何能够保证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