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到现在有20多年了。回首改革开放前的年代岁月,那是一个压抑人性的年代。所有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和行为都被定义成为资本主义,一切都受到了打和压。在回顾到解放前,中国是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这个思想的转变是经不起考验的。推翻封建社会的原因是在于:社会的接触范围扩大,开阔视野的人越来越多,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以追求生活为目的的人是多数的,也就推翻了封建社会。但,这个社会的思想根基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考验的。
在后来,就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争天下(本人没有讨论政治的意思----郑重声明!比较历史过程而已),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公产主义。在公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共产党赢得了大众的支持,也就推翻了国民党。成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共产主义经过事实的检验而知道共产主义暂时来讲是行不通的。但中国的历史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历史,所以解放后的政治也是类似的局面。随着小平同志的复出,人性才开始解放。这个过程的思想就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穷怕了的人民才开始追求生活。那么这个阶段的指导思想就是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社会道德是相互影响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社会均衡是偏向道德---有政治的支持。
而突然发展经济,追求物质,那么就给道德带来严重的冲击。一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稀少就是一个例子。美国在二战后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了“荒废的一代”也是经济和道德之间较量的例子。人有追求物质的本性的;追求物质的本性表现的是人的求生存的本性和能力,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生存面前都会不择手段或者采取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改革开放前,文化人受尽了压迫,在政治没有明朗前是不敢做出太超前的行为的(在一个原因是文化人胆小怕事的劣根性),反而让一些大字不识的人抢了机会。笔者遇到几个经典的例子:一个50岁的人,他是他们年代有文化的人,现在在给一个农民的公司打工,他这样感慨:哎,真窝囊,你看咱一个文化人给一个农民打工;什么世道?!
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待一些问题。行为和思想关系密切,而思想和社会背景关系密切。
一个企业的人员分为三个层次:老板、中间管理层、底层员工。老板在货币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认识到管理的问题,也会参加过进修;不管如何,他都逃脱不了他哪个时代背景的烙印。中间管理层,国内企业多数是跟着老板早期创业的人员提拔上来的,对于企业来讲是功臣,他们能比老板更高明?虽然社会的教育在发展,一是教育的盲目扩张,造成人才素质的良莠不齐;二是社会整体氛围没有创造出一个整体的价值观;三,这些人员能在公司占高位,有话语权是相当少的。底层的员工也就更不要谈了。
但,社会的趋势是发展的。所以,企业也面临着一个残酷的问题。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跟上社会趋势的话,那么,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