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法、儒、道家的管理哲学

时间:2007-05-24 15:32来源: 作者: 点击:
  

 就像老师教导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一样,想激发员工的潜能,不同层次的人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笔者的御人之道,则糅合了法家、儒家和道家的精神,从基层人员到高阶主管,各有不同。 

  ■法家 

  从“赏罚”来主导人的行为,招募新员工时,要注重专业能力,会查看他的学历背景是否和业务相关。管理这些基层人员,要采用法家精神,有赏有罚,所有规定都白纸黑字写下来,看他是不是准时上下班、懂不懂公司的做事方法,是否遵守公司的纪律和规定,否则新人就会养成坏习惯,公司迟早也会出乱子。但是这种方法并不保证公司成功,我认为这只是基本的管理,就像社会一定要有法律,但是有好的法律并不代表有好的国家。 

  ■儒家 

  出发点是人性本善,强调“忠”、“恕”之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规范得非常清楚,个人利益绝对不会凌驾于团体之上,非常适合用来带领一个团队。 

  一个做中层主管的人,最好能够采儒家“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相信一定能赢得员工的心,也能让基层专业人才得到最好的发挥。而世事变化无常,很多事情成功与否看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决策者只能尽力而为,制胜关键在于能否让公司的优势和环境的大趋势巧妙配合。有时要比流行领先一步,有时要和市场逆势而为,好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可能今年亏损,明年就翻身,正和道家思想的奥妙之处不谋而合。 

  ■道家 

  思想对公司的决策领导层最为受用,了解到公司赚钱时不必太快乐,反之也不用太悲伤,有时候看开了,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法、儒、道融于一心 

  笔者年轻的时候走法家路线,老板交派的任务,自己一定全力以赴,即使熬夜都要完成,而且为自己设下很严厉的高标准。开始带人以后,自己终于知道,事情不能全部揽下来自己做,要懂得授权与分享,鼓励别人把事情做好。笔者发现:“部属有意愿做事情比有能力做更重要!” 

  这方面儒家的训练很好,用“仁义道德”自我要求,让部属觉得你是很好的老板,工作起来很有安全感,对社会大众也有贡献。再上一层成为公司的领导人后,道家那套“天时、地利、人和”对做决策很有助益。我的脑袋里经常有很多理想、目标渴望实现,但不会一想到就冲动去做,我会再三反思:“是不是非现在做不可?”“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方法?”这就是道家主张的“谋定而后动”,或是顺水推舟,跟着天时去做。尤其经历这么多转折以后,我发现人生有很多际遇真的是“天时”所促成的。当然,落到管理的现实面时,很多时候三者之间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楚。因时因地而制宜,有时候法家色彩多一点,有时候儒家精神强一些,有时候则是道家的味道浓一些。但总括来说,越是基层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层级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