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九十五回, 诸葛亮用“空城计”(空城计据史记载,并无此事),“吓退”司马懿,后人均以此作为诸葛亮智慧化身一个重要例证,细读《三国演义》,诸葛亮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最终未能实现其统一中国的梦想,终年仅54岁,而司马懿家族最终统一三国实现天下归晋,人们不禁会问,“到底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司马懿睿智?”领导型人才应当学习诸葛亮还是司马懿,即应设计怎样的战略性职业计划?
三国中诸葛亮最怕司马懿,他采取多种手段,挑拨司马懿与魏主关系,企图阻止司马懿出山。在第一次北伐时,当听说魏主曹睿亲临长安,且诏司马懿官复原职,加为平西都督时,孔明大惊,参军马谡说:“量曹睿何足道!若来长安,可就而擒之。丞相何故惊讶?”,诸葛亮说:“吾岂惧曹睿耶?所患者惟司马懿一人而已。”现在分析“空城计”,是司马懿故意不进去还是诸葛亮“空城计”起效果。从司马懿角度来说,假设“空城计”并非是空城,确有埋伏,能不能杀进去?显然不能,因为即使是两军直接对阵,司马懿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况且诸葛亮有事先准备—埋伏,杀进去自己必死无疑,这是司马懿不会做的,所以不能进去!另一方面假如是“真空城”,司马懿也不能进去?!因为如果是真空城,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杀进去诸葛亮必死。从司马懿角度讲,诸葛亮是其真正的对手,诸葛亮还不能这么早死,因为诸葛亮一死,蜀汉必亡(其后也事实如此),蜀汉一亡,东吴也活不长,而此时魏主曹睿并不笨,对司马懿时有猜忌,且在司马懿之上有大都督曹真,司马懿在替魏主统一天下后必然落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这一点司马懿必然非常清楚,事实证明其后司马家族也用此法对付“邓艾”等有功之臣,所以若是“真空城”杀进去诸葛亮死,自己将来也是死,所以不能杀进去!!所以,若是历史要是真有“空城计”只能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心有灵犀”结果,司马懿在自己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刻做出舍去暂时立大功机会而将来谋取天下的英明决定,所以领导型人才应当有战略性的职业计划,这是实现最终理想的最关键因素,这种计划按曹操所言应当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英雄计划,这种职业计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战略性职业计划在自我定位上应当是基于对自己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般人才的职业计划建立只要基于当前工作的需要即可,但领导型人才职业计划必须考虑到将来事物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必须了解自己对将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目前所具备的实际水平,这一种司马懿与诸葛亮都很清楚。诸葛亮未出山时即预知将来天下三分,自己从小熟读兵书,自诩为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
其次,战略性职业计划目标设定上应当更为远大,这就可能要求必须舍去暂时立功机会,追求更大的目标定位。同时目标设定可以是多层次,多阶段的,伺机而动。有时环境所迫,只好暂时放弃原工作岗位,或另寻一个职业,这时多层次多阶段目标就能使得领导型人才更快摆脱去职的阴影,保持开放、灵活心境,司马懿的一生几起几落便似此,一个远大的理想极少是一蹴而就的,且人的一生由青年、中年到老年,各时期的精力、知识、经验、处世等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制订多层次多阶段目标有利于实现最后的远大目标。
第三,战略性职业计划应通过各种具体的行动去积极争取目标实现。目标的实现须要具体的行动,否则目标就是空想,诸葛亮在出山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主动争取目标实现(即被刘备录用,而又必须很有面子的过程)的过程,刘备是诸葛亮当初最好的选择,从徐庶、司马徽推荐后,一顾草庐时,卧龙岗农夫作歌(诸葛亮所教),诸葛亮书童答话,好友崔州平与刘关张“巧遇”;二顾草庐时,安排友人石广元、孟公威路上“遇”刘关张,弟诸葛均在家接待刘备,岳父黄承彦“突访”;三顾草庐时,“安排”弟诸葛均半路上“遇”刘备,及其后的情节,可以说既是刘备考察诸葛亮,更是诸葛亮“考察”刘备的过程。在当时诸葛亮最佳的选择即刘备,既要考察刘备,也怕刘备缺少耐心,使诸葛亮失去了实现理想最好时机,故安排三顾草庐所有的情节,引导刘备来请自己出山。
第四,战略性职业计划在达成最后目标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总结经验教训,并修正对自我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在这方面司马懿职业计划有似于此,应该说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可能连想都没想过天下最终归晋,在曹丕时代不敢想,但其后几代魏主不争气司马懿及时总结在与前几任魏主及权臣过招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职业计划,有意识培养儿子司马昭、司马师,培植司马家族势力,最终夺取天下。
第五,战略性职业计划在实现过程领导型人才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领导型人才随着职业计划的不断调整,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诸葛亮英才盖世,却英年早逝,与其不注意身体素质关系重大,若能再活几十年也许蜀汉历史会好一点,当然这于诸葛亮作为领导人才,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工作态度有关,司马懿曾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从心理素质看,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郎,用信气死曹真,但对司马懿却无可奈何,他用巾帼女衣辱司马懿,司马懿受之而不气,可见其宰相心胸。领导型人才当学司马懿心理素质,对诸葛亮身体素质引以为鉴。
总之,领导型人才欲图大业,必能分辩出“到底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司马懿睿智?”笔者认为,最好是学习两者之优点,对于两者之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对实现战略型职业计划必有禆益。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1998
[2]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三[M].湖南.岳麓书社.1989;
[3]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4]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 襄人.为官经[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6] (唐)吴兢.帝王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7] 张向前.曾国藩人才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6)56-60;
专栏地址:http://manage.org.cn/column/zhangxiangqian.asp
EMAIL:xqzhang1998@163.com ;xqzhang@hqu.edu.cn; xqzhang@mailst.xjtu.edu.cn
作者简介:张向前,亦名张退之,张退知,男,汉族,律师,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经济学硕士,管理信息工学国际经济法法学双学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福建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亚洲国际公开大学客座教授等。97年以来在《经济管理》、《统计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人才战略与中华经济研究》专著1部,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杂志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香港中文大学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省级科学课题1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