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规范化管理:改变企业坏习惯

时间:2007-06-07 11:45来源: 作者: 点击:
  

  嘉宾:

  曾伟: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著名中小企业管理专家

  金红明:中国经济运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欧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资深企业咨询及培训专家

  王刚:广州欧博管理研究所所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资深企业管理专家

规范化管理不等于知识、方法、工具

  主持人:上次我们讨论了企业规范化管理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今天我们想结合实际谈谈规范化管理的应用问题。

  曾伟: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面对这样的困惑,管理的课上了,书读了,管理制度也有了,管理改革也做了,职业经理人也引进来了,规范化管理工具也使上了,但效果就是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发现企业把规范化管理过多地理解成一种知识、方法和工具,以为学到了这些,企业管理就会变,总是带着一种学、补的心态。但实际上,凡是规范化管理失败的企业都是这些企业的习惯改不了,而不是他没这个知识。

  主持人:有没有实例?曾伟:有。前不久一个负责培训的人告诉我,他到一个企业去,发现这家企业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表格,企业管理搞得轰轰烈烈,但老板说这些多是空的,因为这些都是他请的职业经理人搞的。

  可这位职业经理人却倒苦水,他说他那些规范化东西到企业根本推行不了,老板叫他来是为了改进生产,他来的任务又是搞规范化管理,这样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哪里出事就往哪里跑;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主持人:为什么?曾伟:你改变不了企业,老板要效果,效果出不来,你就必须走人。实际上企业不是缺规范性管理人才,而是不知道怎样让人跟着变,即便知道也不会做。

  主持人:原因何在?曾伟:原因就是习惯。怎样去改变人的习惯是关键,也非常难做。

  王刚:习惯的确是多年来企业给我们的体会和感受。许多企业的表单,流程化设计都很规范,但落不到实处,起不到作用。

怎样改变企业习惯

  金红明:要改变企业习惯,职业管理人就必须有一定的力度与权力。规范化不是在和文盲作斗争而是跟习惯作斗争。

  曾伟:首先,新习惯的形成要放弃旧习惯。这和知识不一样,知识是一个逐渐积累、吸收的过程,不会否认以前的东西。习惯不是吸收而是放弃,是从改正而不是学习开始的,出发点不同。一旦理解为习惯,所有的人都成为主角,注意力转移到内部来,而理解成知识,注意力在外面。许多企业的制度建了不少,但没有作用,就是因为以前的东西没有放弃。

  第二,当将管理变革理解为习惯改变时,老板必然成为核心。许多老板认为自己在变革中是个局外人,当他将管理变革理解成知识时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比如老板就不一定要学人力资源知识,只要人力资源部经理懂就可以了。一个企业的习惯归根到底在老板身上,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第三,如果将管理变革理解为知识积累,可以慢慢来;如果理解为习惯就不同了,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必须立即执行,意味着大力改革和当机立断,不能寄希望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要造声势形成氛围,要老板带头、专家参与、内部改革。

  第四,既然理解为习惯,要改变习惯总要完成一个更高的追求。

  第五,改变习惯要承受痛苦。有痛苦就有反应,老板不知道这些是正常的。管理变革最难的是前45天痛苦期,如不坚持就会放弃。

  第六,要改变习惯就必须营造一种全新的环境,因为习惯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指内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外部专家力量的导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从改变习惯中找到突破口

  王刚:老板首先须意识到企业规范化是市场环境的需要,老板不能置身其外,许多老板愿意投资进行规范化管理但不愿意参与其中。老板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坐在主角的位置。

  第二,将习惯作为核心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这也可以解释国外理论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国内中小企业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习惯的问题。

  第三,我们从中找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强了信心。中小企业不可能花大钱请博士等高素质人才,技术和人才无法和大企业比,但中小企业也要生存和发展,规范化管理和知识没多大关系而跟习惯有关,习惯是可以很快改变的,中小企业从中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