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转型期,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转型成败的主导因素。我国东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地区,经济发展将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近日,在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科技日报社主办、发现杂志社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区域科技发展研究专题组组长孙海鹰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经济科技具有优势的区域,对于带动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上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解释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取决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未来15~20年,科技发展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和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发展的主战场。”
谈及这种强烈的趋势,孙海鹰解释说,第一,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第二,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将逐步形成。发挥竞争优势,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较发达地区提升和保持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三,中小企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他强调说,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四个方面,中小企业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能大量吸收劳动力等优势。事实上,跨国公司、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发展跨国公司的同时,通过立法、成立“中小企业局”、金融优惠、建立产业技术体系等措施,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在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孙海鹰说,产业集群在我国也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传统产业比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很快,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在长三角就形成了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产业集群。
在阐述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他还透露了未来我国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他说,东部地区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同时要依靠科技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京津冀地区要实施区域经济科技一体化战略和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识创新中心,发展现代知识服务业和软件、移动通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产业,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长三角地区要实施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和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建成国际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和我国重要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知识服务业,形成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航空、纳米等创新基地。
珠三角地区要按CEPA实施粤港澳一体化战略和产业提升战略,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形成粤港澳知识服务创新基地、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基地,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导。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制度技术创新战略和区域装备制造业一体化战略,以集团、集群、联盟等手段,加快一体化进程。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强光机电一体化和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应用。
中部地区要实施人才、资本、技术集群战略和区域制造业一体化战略,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建立光电子、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农业、重要商品粮基地,提升区域综合竞争优势。
西部地区要实施人才、资本、技术集聚战略和中心城市突破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密集区和国防科技优势,建立资源加工等创新基地。以黄土高原、西北沙漠化地区、西南高原山地等地区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示范区为重点,搞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治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