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贸知识 > 国际结算 >

浅析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与效应

时间:2007-08-24 10:03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汇率的决定理论,并对我国的外汇规模进行了模型分析,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从政策和社会实践中推出外汇储备过度的原因,阐述了外汇储备过度的负效应,同时借鉴日本对外汇储备过度时的做法,提出我国应对外汇储备过度的办法。并结合我国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对运用储备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      影响因素         效应分析     实践应用
  第一章   汇率决定理论及外汇用途
  第一节   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
  如同商品一样,汇率也是由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决定的,人们一般将汇率的决定看作是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综合结果,在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发挥主导作用,而在短期,利率平价理论发挥主导作用。
  一、 购买力平价理论
  在汇率决定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变动为止。ppp理论只是一价定律在物价水平上的应用,而不是在个别商品上的。一般来说,一国的物价水平在短期是相对保持不变的,而在长期是绝对变动的,因此,由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在长期的汇率的变动是十分有效的,而在短期,则不能很好的解释,因此需要引入新的理论解释短期内的汇率大的变动。
  二、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将汇率决定问题从商品市场(主要变量的物价水平)转移到金融市场上来,明确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说明了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对于预测远期汇率走势、调整汇率政策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该理论还使人们开始注意到在汇率问题研究上一直忽略的金融市场对汇率的影响,对于汇率问题研究方向的改进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节   外汇储备的来源和用途
  一、 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式为:
  储备资产增减额=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如果这一等式不相等,则将补齐的平衡数视为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通常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以及特别提款权(SDR)、在IMF 的储备头寸,其他债权等3个小项目组成。由于我国黄金储备的各年变动量不大,特别提款权等3 个小项目在储备资产增减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储备资产变动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变动。
以上关系近似为:
  外汇储备增减额=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项目差额+ 误差与遗漏。
  因此,与外汇储备来源紧密相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进出口贸易顺差额、外债和外国直接投资(FDI) 的增加数
  二、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主要的国际清偿力,主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 作为一种对外支付能力,用于清算国际收支差额;
(2) 作为一种市场干预工具,用于调节本外币的市场汇率;
(3) 作为一种经济实力,用于维护债务信用和本币信心。
  第二章   外汇储备规模构成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外汇储备规模构成
  一、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
  截至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其中经常性帐户中,加工贸易累计顺差6609亿美元,非加工贸易累计逆差3114亿美元;资本帐户中2005年FDI累计6200亿美元。弥补非加工贸易逆差3114亿美元,对其他收支项目逆差1000亿美元提供融资。
我国的FDI和加工贸易之间有密切联系,2003年数据显示约有八成加工贸易由外资承担或参与。
  二、 储备规模的深层理论和政策背景
  (一) 深层理论
  “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基本涵义指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分布到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使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为跨区域或跨国性生产链条或体系,从而使越来越多国家企业得以参与特定产品的生产或供应活动。
当代产品内分工最基本源泉仍是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因素,企业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也构成产品内分工的利益来源。产品内分工发展动因来自当代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进。特别是信息通讯和交通运输领域技术革命,多边、双边、单边、区域贸易自由化取向制度改革,极大降低了跨境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对推动当代产品内分工在全球范围展开发挥了关键作用。
  加工贸易盈余是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重要动因之一在于利用我国资源比较优势,通过直接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以获取利润,并在客观上推动我国经济成长为全球供应链一个重要环节。
  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前,中国的平均工资为东亚经济体的1/6-1/4,除印尼有段时间平均工资低于中国外,其他都高于中国。我国的比较优势明显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在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产品内分工后,我国可能专业化从事劳动密集型工序的生产,在短期这有利于消化我国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并带来技术进步。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是劳动力大国,会造成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对世界市场价格造成冲击,最终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损害贸易利益。因此,只要我国的要素结构不发生根本转变,长期的贸易利益将难以预期。
  (二) 政策背景
  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有着显著联系,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巴拉萨- 萨缪尔森命题则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假说之一。该命题预言, 现实汇率对PPP 普遍长期偏离的原因,不是随机的、偶然的,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偏离,偏离的程度在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实际汇率持续升值的现象。该理论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
  (1)当不存在贸易限制时,在考虑运输成本的范围内,可贸易品的价格通过汇率而达到一致,即可贸易品满足购买力平价; (2) 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假定下,不同国家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水平差异将与这一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差异相对应;同时一国内部的劳动力流动将使得每个经济体内部工资均等,即非贸易部门的工资等于贸易部门的工资; (3)非贸易部门(如服务部门) 与可贸易部门相比,国际间的生产率差异较小,在各国内部工资均等化的作用下,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由于工资水平较高,其服务业(即非贸易品) 价格水平将更为昂贵; (4) 因为服务业进入到了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之中,但是并不直接影响汇率,因此,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水平,在用具有较高生产率国家的货币为单位衡量时,将低于均衡的汇率水平; (5) 两国间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这两国工资与服务业价格的差异就越大,相应的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水平之间的缺口就越大。
  一般来说,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率高于非贸易品部门,根据一价定律,各国同种贸易品价格相同。但是由于一价定律在非贸易品部门不成立,因此各国同种非贸易品价格不同。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实际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的上升又会引起非贸易品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国内价格的上升会使得本币实际汇率升值。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可贸易部门单位劳动成本相对持续下降,经济成长基本面变动与1990年代后期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制不相匹配,构成近年人民币汇率低估失衡基本背景。相关数据显示,1995-2005年我国可贸易部门代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3.4倍。不可贸易部门代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80%,制造业相对服务业生产率提升2.4倍;这一指标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对增长60%-90%。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要求人民币实际汇率通过相对物价上升或(和)名义汇率升值而显著升值。
  另一方面,1995-2005年我国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2.1倍,实际增长1.6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0%,然而由于劳动生产率更快增长,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下降30%,比美国相对下降22%,比13个OECD国家下降幅度更大,要求人民币名义汇率显著升值。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人民币汇率在一段时期难以对经济基本面变动做出相应调节和反应。人民币名义汇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采取钉住美元政策,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后才开始温和升值。

  第三章   适度储备规模及其效应分析
  第一节   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

  所谓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 既能满足对外支付与干预外汇市场的需求, 进而促进对外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又能保持持有的机会成本最小而不致造成储备浪费的外汇储备量。
对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有许多测算方法, 其中成本收益分析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阿格沃尔在海勒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主要用来测算发展中国家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模型, 具体表示如下:
R=w(logk+ logq2- logq1)/logp
  其中R 为能够用于进口生产性物品的外汇数量;k 为资本产出率;q1 为追加的可使用资本品的进口含量; q2 为进口的生产性物品与一国经济中总产量的比率; w 为国际收支逆差额;P 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概率。
从阿格沃尔模型本身来看, 它所测算得出外汇储备规模主要是用于弥补短期性国际收支逆差和满足国际贸易的,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作用除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还有作为对外偿债保证、满足外商投资的利润汇出、维持汇率稳定和满足个人的用汇需求。因此, 从满足我国对外汇储备需求的角度出发, 可以在阿格沃尔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测算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如下:
R=X1D+X2I+X3C+X4M+W(logk+ logq2- logq1)/logp
  其中D 为外债余额; I 为外商直接投资; C 为外汇市场交易总额;M为国民总收入; X1 为外债还本付息率; X2 为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率; X3 为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与外汇交易总额比率; X4个人用汇需求所占国民总收入比率。
  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说明如下:
  1、偿还债务: 在我国结售汇制度下, 债务人偿还外债所需外汇, 需要到外汇指定银行申请购汇。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是通过银行结售汇差额的变动来增减的, 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要保证偿还外债本息的需要。通过偿债率, 外汇收入和外债余额可以计算出我国近几年的还本付息率大概是在15%左右, 考虑到我国外债余额的数量和结构因素, 本文中将外债余额的还本付息率界定在12%- 18%。
  2、外商直接投资收益回流: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 外商直接投资增加, 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投资获得的回报水平也较高, 其利润回流所需付汇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近几年, 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为13%左右。考虑到偶然的因素, 这里将外商直接投资收益利润汇出率界定在10%- 15%。
  3、干预外汇市场, 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干预外汇市场所用外汇与外汇交易总额的比率在10%- 20%之间, 现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虽然要求一定规模外汇储备以备随时干预外汇市场, 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但是可以比以前略有下降, 因此本文将该比率界定在8%-18%之间。
  4、个人用汇需求: 其他用汇主要是指居民因为出境旅游、出国留学而对外汇的需要。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显示的旅游支出, 可以测算出我国近几年的旅游支出约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2%左右, 再加上出国留学的教育支出、出国探亲的支出, 其他方面的用汇需求约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 4%即可。
从以上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中可以看出,
X1 为12%- 18%;       X2 为10%- 15%;
X3 为8%- 18%;        X4 为1%- 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动态的、是有一个区间范围的。按照上面所分析的影响外汇储备需求因素的变化范围可以得到外汇储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函数:
Rmax=18%D+15%I+18%C+4%M+ W(logk+ logq2- logq1)/logp
Rmin=12%D+10%I+8%C+1%M+ W(logk+ logq2- logq1)/logp
现在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和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近几年的外汇储备进行测算。从1985 年到2004 年,我国的贸易逆差的最大值出现在1985 年为131.23 亿美元, 因此W=131.23亿美元; 从1985 年到2004 年, 我国对外贸易有6 年出现逆差, 所以出现逆差的概率P=3/10。
我国近十年相关的统计数据见表1:
 


  而k 可以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 表示; q1 可以用进口初级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表示; q2 可以用进口的初级品/GDP 表示。因此, 可以通过表1 计算出k、q1、q2 的具体数值, 如表2:
 

  根据表1 和表2 中的数据, 运用修正的阿格沃尔模型可以测算出近十年的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如表3:
表3 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测算值(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储备上限 1416.4 1583.4 1826.7 1781.5 2068.4 2055.4 2176.9 2270.9 2466.6 2820.3
  储备下限 1012.9 1121.2 1302.5 1229.4 1500.1 1431.8 1454.7 1470.2 1525.9 1697.6

  实际储备 735.97 1050.3 1398.9 1449.6 1546.8 1655.7 2121.7 2864.1 4032.5 6099.3

  通过测算我们发现,2003 和2004 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余额远远超过合理上限,到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多的超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有很多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过度的外汇储备带来的负效应
  一、 过度的外汇储备导致大量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资产,其机会成本也是递增的,过量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庞大的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闲置的表现。其背后反映的是本国实物资源的严重流失。
  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为了吸引外资而大量举借高息外债,另一方面通过种种优惠措施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005年底FDI累计6200亿美元),代价是显然的。实际上,截至2005年底,我国的外债规模为2810.45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越外债余额。超出外债偿付的需要。我国在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每年还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外资和借取外债, 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 同时还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 其潜在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作为金融资产并没有转化成技术、设备、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 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不能用于扩大投资, 进而不能创造新的国民收入, 又是一种资源的闲置。
  二、 过度的外汇储备面临大量汇率风险损失。
  外汇储备总是以某些主导型货币构成,这些货币本身的币值波动,引发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由于我国的主要贸易结算币种是美元,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主要由美元构成;而近年来美元不断大幅贬值,相对欧元和日元来看,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必然发生大量的汇兑损失。同时,我国的外债来源广泛,特别是欧洲和日本,欧元和日元币值坚挺又增加了我国的偿债负担。这显然在经济上是极不合理的。
数据表明:中国70 %的外汇储备都由美元资产组成, 而在过去的3 年里, 美元贬值15 % , 以2001 —2004 三年外汇储备的平均值4500 亿美元计算, 在美元贬值过程中,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缩水约650亿美元, 可以说是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三、 过度的外汇储备容易诱发通货膨胀。
  在固定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 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汇率目标, 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 但这种干预会对国内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其中的关系可用一个简化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方程来解释, Ms=kMB=k( NFA+NDC) 其中Ms 为货币供给量, k 为货币乘数, MB 为基础货币, 主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构成, NFA 和NDC 分别为央行的净国外资产和国内资产, 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会引起NFA 的变化从而影响基础货币, 最终影响货币的供给。由于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央行为了防止本币升值,不得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被动地买入外汇,释放本币。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了基础货币量的增加, 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 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外汇占款, 中央银行往往只能采取被动冲销措施, 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 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的压力不断增强。近几年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 大量国际资本从合法或非法的渠道流入国內,推动了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因外汇增加所形成的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的投放, 从而造成国内货币扩张以致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四、 外汇储备过高, 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造成外汇储备连年累积, 在政治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美、日和欧盟的许多国家相继在不同场合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 年5月份以来的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 就是这些负面效应的反映。
  五、 过度的外汇储备诱发强大的汇率投机压力。
理论上,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本币发生升值是必然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有可能促使大量短期资本流入,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首先,会对国际收支造成冲击;其次,加大中央政府操纵货币政策的难度,直接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最后,大量投机资本可能会投资于房地产等行业以待人民币升值,引发经济“泡沫”。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遗漏与误差的变化情况中看出一定的蛛丝马迹。在2002 年之前,我国的净遗漏与误差多数都是在借方,2002 年以后则都出现在贷方。任何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有误差与遗漏项目。简单地说,净误差与遗漏额出现在借方等同于资本外逃,出现在贷方等同于“热钱”流入。
  六、 巨额的外汇储备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
  根据IMF 的有关规定, 成员国发生外汇收支逆差时, 可以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本国所缴纳份额的低息贷款, 如果成员国在生产、贸易方面发生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时, 还可以获取相当于本国份额160 %的中长期贷款, 利率也较优惠。相反, 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这些优惠低息贷款, 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国家提供帮助。
  第四章   控制和削减外汇储备在实践中应用
  第一节   日本政府控制储备对我国的借鉴
  一、 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三点措施:
(1)利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大外汇储备的时机,停止大规模买入美元的市场干预。
(2)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在东亚建立“日元圈”和“亚元圈”
(3)推动东亚经济联合,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
  二、 借鉴
  (一) 采取多样化投资组合策略。
  截至2005年6月底,中国投资于美国长期债券的金额为4850亿美元,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68%。其中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国债的比率为57%、投资于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比率为36%、投资于美国企业债券的比率为7%。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国债的比率过高表明中国对美国的长期债权投资过于重视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中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最大问题在于投资于股权的比例过低,仅为0.47%。而与此相比,日本为16%,英国是47%,加拿大是72%。与亚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投资于海外股权的比例也是最低的,例如,新加坡为62%,韩国为0.9%。
我国政府偏重于债权投资,忽视了股权投资;偏重于政府债,忽视了机构债和企业债;偏重于信用货币投资,忽视了黄金投资;偏重于安全性和流动性,忽视了收益性。目前,无论是用外汇储备满足进口需求的指标衡量,还是用外汇储备满足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衡量,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过了充足性和合理性要求的数量,因此,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性势在必行
为有效地分散风险,也可以投资到近来比较强势的欧元等币种上, 增加它们在总的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以对冲一部分风险。加强投资, 创造经济效益。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投入到国外的基金、债券、房地产等各种投资渠道, 获取收益, 以更好地利用外汇储备。
  (二) 鼓励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由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国对华投资与我国对外投资的不对称。因而要积极贯彻落实“走出去”的战略, 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 适当放宽企业“走出去”的用汇限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国家也可以用外汇储备成立一个“战略发展投资基金”, 既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 又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前者是以走出去的形式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战略投资, 后者是针对国内长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政府直接投资。
这方面,中非合作论坛迈出了实践性的一步,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农业投资,进一步参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致力于加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发展,增强生产和出口能力,推动扩大对非投资,决定支持中国有关银行设立中非发展基金,逐步达到总额50亿美元,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办有利于提高非洲国家技术水平、增加就业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注意到基础设施建设在非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继续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三) 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黄金等物资储备
  在适当时机,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黄金等物资储备。在黄金方面,我国的黄金储备2005 年9 月末的600 吨,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例偏低,有专家曾建议将黄金储备增加到外汇储备的3%~6%。在石油方面,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47%,储备应保持在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

  第二节   当前和外汇储备相关的经济现象
  一、 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兑付的存款、补充的资本金、冲销的坏账大多是人民币。然而央行通过外汇储备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入的是美元。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就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使美元转换为人民币,以适应自己需要。在没有相关规定制约时,国有商业银行会向央行直接兑换,同时央行向市场发放相应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因而使得外汇储备量仍等于注资前储备量,而市场上基础货币将大大超出理应投放水平,形成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迫使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尽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规定限制国有商业银行将这450亿美元资本金兑换成人民币,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货币错配与外币信货扩张等方式将这部分外汇资本金借贷到国内企业。然后由企业持外币向银行结汇,从而造成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大增。
从本质上说,外汇储备注资商业银行,是一种增发货币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的方式,会使通货膨胀压力更为突出。
  二、 房价的非理性上涨。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加额, 用贸易顺差可以解释的不足50%; 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外汇储备平均只占外汇储备增加额的20%多, 剩余有20%- 30%的外汇储备是由短期资本流入引起的。这些资本进入中国后的资产选择可以是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购买股票和投资于房地产。
然而, 中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余额不仅增长缓慢, 有时还出现净额下降的情况; 债券市场利率在上升, 价格在下跌, 说明并没有太多的增量资金进入债券市场; 投入于股票主要是QFII,这部分资产受额度管理, 相当有限。因此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 大量的外资进入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2002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际收支表净误差与遗漏额出现在总计532.61亿美元,我国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从2000 年开始迅速上涨,国际游资流入,不仅获得了投资房地产所带来的收益,还得到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在这种双重收益机制的刺激下,国际游资自2002年开始大量进入我国,并从事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给我国地产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002年至2004年间,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购买者当中,外资占20%左右的份额。随着市场的日益发展,这种势头也在愈演愈烈。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5年境外投资者在国内房地产领域投资约55亿美元,占2005年国内全部房地产投资总量(包括土地市场交易)的3%。2006年上半年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总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投资的70%,约在45亿美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多11亿美元。
实际上,由于我国严重低估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总量及其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如果根据测算将居住类权数调整为25.8%, (较官方公布的权数提高12.2个百分点),按照2004年12月- 2005年11月包括城市与农村居民消费的CPI一般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值高0.1- 0.4个百分点, 其中, 2005年1月份推算为102.3%,较官方公布的CPI高0.43个百分点,也可以得出我国的实际汇率上涨的结果。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起源于泰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印度未受很深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动,因此在目前,不应承诺放弃外汇管制。

 

 

  参考文献:
  黄卫平等   国际经济学教程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第二版
  周大研  外汇储备的规模问题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06
  刘昌黎  日本外汇储备过剩及其运用的问题与出路     Pa c i f i c J our na l    2006-12
  赵  勇  浅谈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新金融  2004-09
  孟晓宏   论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      现代管理科学   2006 -04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卢锋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政策性研究简报
  于春红 马连霞   基于阿格沃尔模型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06-02
  江南     平抑房价应阻止外资炒房    金融经济
  苏多永 高琳琳   我国应对国际游资冲击的政策选择      房地金融  
  王苍峰 岳咬兴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    财经研究  2006-08  
  张莹    产品内分工文献综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03
  王军平  住房消费在CPI中的权重亟需提高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