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自1996年起钢产量已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十五”期间是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钢产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发展,五年内世界钢产量增加2.8亿吨,其中我国的贡献率为78.6%,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2005年的31.1%。
随着钢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增产能的急剧扩大,国产钢材对进口钢材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钢材出口量连年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却日渐萎缩(图1)。“十五”时期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3399.5万吨,价值866.4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85%和1.4倍;出口钢材5189.9万吨,价值285.6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和2.2倍。“十五”期间钢材出口量平均每年递增27%,比“九五”时期提高11.2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同期10.1%的年均进口增速,其中,2005年进口钢材2582万吨,出口钢材2052.4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61.7%和2.3倍。“十五”后期,钢材进出口规模的逆向变动导致我国钢材净进口量大幅下滑,由2003年的3021万吨大幅缩减为2004年的1508万吨,继而又继续减少为2005年的534万吨。
二、两年概述
(一)基本情况
从2006年1季度开始,我国钢材进出口形势发生根本性逆转,由原来的净进口国一跃而成净出口国,全年累计出口钢材4301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1倍,进口钢材1851万吨,下降28.3%。进出口相抵后,2006年我国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净出口量节节攀升(图2)。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前两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75万吨,同比增长1.4倍,而同期只进口钢材270万吨,同比下降4.6%,前两个月钢材净出口量已达605万吨,占2006年全年钢材净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出口势头迅猛。
2006年我国钢材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进口量持续萎缩,进口均价稳定上扬。2006年我国钢材月均进口量仅154.3万吨,远低于上年215.6万吨的月均进口水平;全年进口均价为1071.1美元/吨,增长12.4%,除1月份和3月份外,单月进口均价维持在1000美元/吨的水平之上,特别是12月份创下了1201.4美元/吨的新高。
二、各主要品种的进口均价有不同程度上扬,除钢铁棒材外,进口量均大幅下跌。我国钢材进口的最主要品种为板材,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钢铁板材1553.3万吨,下降30.7%,占同期钢材进口总量的83.9%;在进口的各主要品种中,管材和空心异型材进口均价涨幅最高,上涨39.6%,是支撑钢材进口均价上扬的主要力量。
表1:2006年我国各品种钢材进口情况表
商品名称 |
1-12 月累计出口 |
累计同比 (%) | ||||
数量 (万吨) |
金额 (亿美元) |
均价 (美元 / 吨) |
数量 |
金额 |
均价 | |
总计 |
1851.2 |
198.3 |
1071.1 |
-28.3 |
-19.4 |
12.4 |
钢铁棒材 |
112.4 |
10.9 |
971.1 |
3.3 |
7.5 |
4.1 |
角钢及型钢 |
35.3 |
2.4 |
671.6 |
-44.6 |
-28.5 |
28.9 |
钢铁板材 |
1553.3 |
146.6 |
943.8 |
-30.7 |
-27.1 |
5.2 |
钢铁管材及空心异型材 |
97.3 |
28.6 |
2938.5 |
-10.6 |
24.8 |
39.6 |
三、主要自日本、台湾和韩国进口。2006年我国分别自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钢材661.4万吨、387.5万吨和382万吨,其中自日本进口增长5.8%,自台湾和韩国进口分别减少20.8%和13.8%。自上述三个市场合计进口1430.9万吨,占同期钢材进口总量的77.3%。
四、外商投资企业是钢材进口的主力军,国有企业进口量大幅下降。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共进口钢材1180万吨,下降8.9%,占同期钢材进口总量的63.7%;国有企业进口钢材511.9万吨,下降49.7%,占同期钢材进口总量的27.7%,比上年同期下降11.7个百分点。
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出口退税政策效应明显,单月出口量不断冲高,12月突破了500万吨。下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量节节攀升(图4),退税政策实施后的第四季度出口量更高一筹,单月出口不断冲高,12月更是一举突破了500万吨的大关,10、11、12月钢材出口量分别为424.9万吨、463.2万吨和555.3万吨,分别增长2.2倍、2倍和2.1倍。
二、主要出口至韩国、欧盟和美国。2006年我国对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出口钢材881.7万吨、737.7万吨和540万吨,分别增长59.6%、4.4倍和1.3倍。对上述三个市场合计出口2159.4万吨,占同期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50.2%。
三、各品种钢材出口量均大幅增长,除钢铁管配件外,主要品种的出口均价有不同程度下跌。钢铁板材是我国钢材出口的最主要品种,2006年共出口钢铁板材2037万吨,增长1.2倍,占同期全部钢材出口量的47.4%;角钢及型钢是出口增幅最大的品种,共出口275.2万吨,增长2倍。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均价整体下跌4.3%,只有钢铁管配件保持了9.1%的涨幅,出口均价降幅最大的品种是角钢和型钢,下跌6.8%(表2)。
表2:2006年我国各品种钢材出口情况表
(二)平衡情况(表3、表4)
表3:2005年钢材及相关产品进、出口平衡表
万吨 | |||||
出口 |
|
|
进口 |
||
产品 |
数量 |
同比± |
产品 |
数量 |
同比± |
钢坯 |
707 |
16.7% |
钢坯 |
131 |
-66.0% |
钢材 |
2052 |
44.2% |
钢材 |
2582 |
-11.9% |
钢铁制品 |
1079 |
24.2% |
废钢 |
1014 |
-0.8% |
小计 |
3838 |
32.5% |
小计 |
3727 |
-14.1% |
单位:万吨 | |||||
出口 |
|
|
进口 |
||
产品 |
数量 |
同比± |
产品 |
数量 |
同比± |
钢坯 |
904 |
27.8% |
钢坯 |
37 |
-71. 8% |
钢材 |
4301 |
110% |
钢材 |
1851 |
-28.3% |
钢铁制品 |
2213 |
42.8% |
废钢 |
538 |
-46.9% |
小计 |
7418 |
93.3% |
小计 |
2426 |
-34.9% |
2006年我国钢材及相关产品进出口失衡状况比较明显,除了钢材出口大幅增长导致的进出口不平衡之外,钢坯和废钢进口大幅下跌也是加剧不平衡状态的重要原因。
三、三个原因
(一)国内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导致钢材出口快速增长
“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尤其是后三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期,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内投资的新增产能在“十五”后期集中爆发,2005年全国共生产钢材3.7亿吨,比上年增长24.1%,2006年钢材产量达4.7亿吨,增长25.3%。面对急剧扩大的生产能力,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包括下调和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将铁矿石、生铁、废钢、钢锭等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房地产新政等,2006年9月又进一步降低了钢材的出口退税率。然而,国内市场需求受制于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不仅没有同步增长,增幅反而出现回落:2005年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均呈回落态势,工业生产增长15.9%,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5.7%,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而国内市场暂时又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扩大出口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市场较大价差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钢材出口动力
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钢材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国内外钢材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倒挂,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的钢材价格明显高于我国,其间存在至少100-200美元/吨的差距。由于国内外钢材市场较大价差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钢材的进口,同时为钢材出口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以2006年10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为例,美国钢厂(中西部)的热轧板卷价格为645美元/吨,德国市场为618美元/吨,而同期国内市场的热轧板卷价格仅为519美元/吨(含税),较大的价差刺激了国内企业出口钢材的热情,出口增势不减。
(三)企业对出口退税下调存在较强预期,导致近期钢材集中出口
为了限制钢材等高耗能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调控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的政策措施,2006年继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根据国家五部委下发的《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自当年9月15日起对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进行调整,其中将税则72章项下的142个8位税号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从11%降低到8%,对2006年9月14日之前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凡在2006年12月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上述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由于此前市场对国家下调钢材出口退税存在强烈预期,导致国内各钢厂加快钢材出口步伐,出口量不断激增,政策实施后的第四季度,单月出口量更是不断冲高,一举突破了500万吨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受钢材等商品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影响,近期天津保税物流园区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从2006年12月15日起调低和取消钢材部分商品出口退税,部分企业为避免损失,集中将大量钢材出口至天津保税物流园区以规避风险,12月11-14日仅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口至保税物流园区的钢材就达6万多吨。
目前业内盛传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部,分产品甚至可能直接降至零,不排除钢铁企业抢在政策调整前加快出口速度。今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75.1万吨,价值5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
四、四点关注
(一)出口利润“两头受压”——一方面,主要原材料铁矿砂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
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尽管国内铁矿石产量大幅增长,仍然跟不上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时期国内铁矿石产量年均递增16.9%,但铁矿石进口年均增速高达31.5%,每年仍有一半以上的铁矿石需大量进口。2004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一路飙升,曾一度达到74.5美元/吨的高价,相比“十五”初期24.5美元/吨的最低价上涨2倍。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铁矿石涨价71.5%的谈判结果,全年共进口铁矿石2.8亿吨,增长32.3%,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4.3%,超过了日本和欧盟进口量的总和。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仍然被迫接受了19%的涨幅,谈判能力与进口量再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年进口铁矿石3.3亿吨,增长18.6%,虽然进口年平均价格(64.1美元/吨)比上年小幅下降4%,但年末各月平均价格仍然接近70美元/吨的高位。
在上游原材料成本走高的直接推动下,铁矿砂价格的持续上涨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将钢材出口企业推向更为艰难的境地的是钢材出口价格的不断走低。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价格指数为95.7,比上年下跌了4.3%,自1月以来,钢材大部分品种的出口价格持续下跌,其中出口量最大的钢铁板材价格降幅最大(表5),3月出口价格指数仅71.2,之后缓慢回升,但仍然是各品种钢材中价格走势最低的。直到8月,钢材出口价格才摆脱了一路下跌的阴影,主要原因是板材的价格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至12月其出口价格指数已经上涨至120.7,从而带动了各月钢材出口整体价格的上扬。
表5:2006年我国各品种钢材出口价格指数
品种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8 月 |
9 月 |
10 月 |
11 月 |
12 月 |
钢材 |
85.0 |
81.5 |
79.5 |
80.7 |
81.4 |
86.7 |
94.8 |
103.9 |
109.9 |
109.3 |
112.7 |
115.7 |
钢铁棒材 |
90.4 |
88.1 |
89.3 |
88.0 |
87.9 |
91.4 |
100.8 |
110.1 |
112.0 |
107.0 |
105.4 |
106.3 |
角钢及型钢 |
91.2 |
94.7 |
91.9 |
88.3 |
92.6 |
91.6 |
98.6 |
103.4 |
102.1 |
101.2 |
104.8 |
111.1 |
钢铁板材 |
77.7 |
74.2 |
71.2 |
72.3 |
74.5 |
80.3 |
90.1 |
102.3 |
112.7 |
113.9 |
117.4 |
120.7 |
钢铁线材 |
99.9 |
99.6 |
92.6 |
93.8 |
95.7 |
101.4 |
105.7 |
105.1 |
102.9 |
105.4 |
104.2 |
106.7 |
钢铁管配件 |
97.7 |
99.1 |
102.8 |
106.1 |
93.7 |
105.7 |
100.6 |
97.0 |
100.5 |
98.5 |
116.2 |
123.0 |
现阶段我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是国内产能过剩的结果,因此,提高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不能仅停留在出口量的不断突破上,还应该密切关注出口价格和出口结构的动态发展。
(二)出口规模“七零八落”——我国钢铁企业生产集中度偏低,企业优化重组势在必行
2000年我国钢材出口前十位企业合计出口钢材368万吨,占当年钢材出口总量的59.3%;2006年前十位企业合计出口钢材1373万吨,占当年钢材出口总量的31.9%,前十位企业的出口集中度较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较2000年更是大幅下降了27.4个百分点(表5)。
“十五”时期钢铁企业出口集中度降低是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体现。虽然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产业集中度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钢铁生产集中度CR4(产量最大的前4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巴西99%,韩国88.3%,日本73.2%,印度67.7%,美国61.1%,俄罗斯69.2%,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4仅为15.7%。2005年钢产量前十位企业合计生产钢材1.2亿吨,占当年全部钢产量的34.3%,比200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2004年下降2.4个百分点。
钢铁产业集中度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必然的现象。钢铁行业的高利润率和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为大多数中小型钢铁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缺少动力与压力,钢铁产业集中度自然会降低。做大才能做强,充分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化、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钢铁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三)出口市场“十面埋伏”——贸易摩擦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呈现明显的量增价跌之势,特别是12月份的出口量和5月份出口均价分别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月度最高值和最低值。目前,钢铁板材占出口量的比重日益增长,而国内新增产能中板材产能的增长幅度最快,结构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出口价格的持续下跌。
国际社会对中国钢材出口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不断提起反倾销。2006年3月,印尼Krakatau Steel公司对包括原产于中国的热轧板卷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宝钢、武钢等多个钢厂卷入其中;6月,澳大利亚对我空心钢管进行反倾销调查;近期美国、欧盟和韩国也相继对我国钢材出口提出了警告。在短短10个月里,共有韩国、印尼、欧盟等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提出12项反倾销案,涉及10多个产品,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可见国际社会对中国钢材出口的担忧还是非常严重的。
(四)政策影响难以评估。
五、十强企业
表6:2006年我国钢铁企业出口十强 企业
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包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本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六、07展望
“十一五”时期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新的挑战。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加入WTO五周年之际也是我国钢铁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钢材进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由钢材净进口国变成了净出口国。展望2007年钢材进出口形势,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供需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供给方面,新增产能继续释放,2006年全国累计生产生铁4亿吨,增长19.4%;生产粗钢4.2亿吨,增长19.7%;生产钢材4.7亿吨,增长25.3%;需求方面,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加上宏观调控措施对钢铁产品出口的抑制,缺乏相应的吸纳空间,因而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阶段性过剩,市场将继续通过出口增长来调节供需平衡。
二、政策调整的空间依然存在。目前,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钢材出口,但国内过剩产能带来的竞争压力依然会通过出口来缓解,企业对政策进一步调整仍然有较强预期,短期内钢材出口的步伐很难放缓。
三、世界范围的市场依然存在。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钢铁产能的相对萎缩,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下降,世界经济增长对于中国钢铁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依赖性逐步增强。因此,尽管未来针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但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还将继续发展,毕竟现阶段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的钢铁产品还难以找到新的替代来源。
四、出口价格的优势依然存在。2007年,虽然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对进口有一定刺激,但由于我国钢铁产品价格对国际市场来说优势很强。因此,除了必须的进口外,钢铁产品的进口还将保持较低水平。据海关总署监测预警系统测算,2007年我国钢材进口量将在2000万吨左右,与今年大体持平。从进口品种来看,主要还是薄板类产品和特殊钢材等高附加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