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战略转型问题

时间:2007-10-11 09:23来源: 作者: 点击:
  

  2006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不约而同的遭遇了一股又一股的猛烈寒流,这股寒流对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影响极其深远。更要命的是,寒流延续到2007年非旦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是愈演愈烈,雪上加霜。

  在这一宏观环境的影响下,几乎大多数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开始了创建自主品牌经略国内市场的战略规划并尝试性的迈出了第一步。创建自主品牌,经营国内市场成为整个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群体的主流战略思维。这一战略思维的转变,则势必将深远的影响国内内衣市场的发展。

  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三大危机

  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近在眼前的种种压力,却是每家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时时刻刻感同身受、备受煎熬的。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急剧升值和物价大幅上涨,成为压在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将原本就日渐微薄的加工利润更是吞噬得一干二净。

  第一座大山——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所有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遭遇的第一重危机。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额高达614.4亿美元。全年顺差有望刷新去年创纪录的1012亿美元。超常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欧美等贸易逆差国的国际压力,中国加入WTO,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在压力之下,不得以中国政府开始不断出台政策,希望借以放缓贸易顺差的速度,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就是中国政府应对这一贸易难题的杠杆之一。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就已经由13%降到了11%;在不到一年之后的2007年6月18日,服装与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再度下调2个百分点。

  据了解,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利润水平原本就偏低,大概维持在10%左右。两次紧密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令所有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措手不及,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制定的利润目标无一例外的齐齐落空。

  一时间,风险系数最低、旱涝保收的出口加工,变成了利润陷阱。

  第二座大山——人民币升值

  如果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大多数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还能勉强扛得住的话,人民币的升值则令所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国外贸易压力,改变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汇率改革,宣布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自8.2765上调至8.11,自此拉开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两年来,已经没有人记得清人民币汇率有多少次创下新高了,只知道人民币在双边浮动中一直在稳步地上涨,8.1、8、7.9、7.8、7.7、7.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跨过,截至2007年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汇改以来已经累计升值了7.12%。仅仅自2006年7月20日以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就达到了5.56%,甚至有专家预测,2007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将创造性的达到7%。每一次汇率的上升,就会令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心惊肉跳、夜不能寐。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利润影响更甚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连连升值,打乱了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生产计划,令其出口定单迅速锐减。广东省经贸委曾就人民币升值课题对省内部分出口企业做过调查,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可能是下降两个百分点。近1年人民币升值约6%,对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利润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而另一份据中国纺织服装商会调查报告则显示,纺织服装整个行业的毛利润目前仅为10%左右,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调整的双重打击下,下半年将可能出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成本的临界点。

  第三座大山——物价上涨

  如果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是压在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身上的两座大山的话,物价上涨在某种意义上毫无疑问是成为压垮企业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多数人仅仅将物价上涨简单的理解为原料上涨而未加注意。殊不知,物价上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件,随着物价的疯狂上涨,原材料成本自然也是一路上涨,更要命的是,伴随而来的工人工资、生产管理成本也因此而水涨船高。企业主必须面对一个管理稳定的重大课题——工资的涨幅如果低于物价上涨的涨幅,则势必将影响生产的稳定和品质的保障。为了适应物价上涨的形势,企业必须大幅提升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综合成本,而这两项成本的增加,更是令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利润接近于零。一般情况下,生产、管理成本约占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30%—40%,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诸多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大幅飙升,占到了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40%—50%。

  另外,据局部调查访问显示,2006年尽管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但大多数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还是能咬紧牙关、勉力承受利润的压力,毕竟还能够实现利润最小化,成功的存活下来。然而,2007年以来随着物价上涨的加速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最大的愿望居然变成了“杜绝亏损,实现‘零利润’”,整个行业的悲惨状况可见一斑。

  未来竞争力的减弱是最大的恐惧

  如果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对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打击还只是物质、利润层面,尚能勉强应对的话,对未来竞争力的减弱趋势则给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精神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令诸多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并尝试迈出自创品牌经略国内市场的第一步。

  环保压力是第一重精神打击

  据了解,当前国内大多数的内衣都是出口到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虽然这些发达国家能够承受更高的价格水平,但其对于品质的要求,也是全球最高的。在环保要求方面,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新的环保标准,这些标准一方面令诸多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原有的生产线、成本控制陷入混乱。另一方面,其中的某些标准更是对整个行业造成致命性的压力和打击,势必将大幅提高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成本并导致其竞争力的减弱。

  环保的压力不独体现在标准压力上,更是直接体现在成本压力上。诸多国家纷纷计划开征环保税,对进口纺织服装征收额外的税收用于产品回收和再使用。譬如2007年法国预算法案将新增一项征收纺织品环保税的修正案,该环保税将涉及新的纺织品、服装、鞋和家用纺织品,税收目的是用于这些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成本优势转变为成本劣势是第二重精神打击

  中国的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综合成本正在急剧提升,形势正在由原先的成本优势迅速的转化为成本劣势。产能的扩大、生产线的扩充造成熟练工人的短缺,而熟练工人的短缺则加速了劳动力成本的飙升;另一方面,因劳动力短缺而出现的劳动力炒作现象更是深层次的加深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据局部调查,诸多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的劳工成本已经从2005年的每月800元—1000元提升到1200元—1500元,增幅高达30%以上。

  最致命的其实还不在这里,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令越来越多的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充份的意识到一点——未来的内衣加工也许不再属于中国这片曾经的热土。就像90年代中国取代东南亚成为亚洲仍至全球制造中心一样,未来印度、越南等地区也不可逆转的将以低廉的综合成本优势取代中国成为新时代的制造中心。

  贸易摩擦、贸易大战是第三重精神打击

  随着中国连续几年巨额及高幅度贸易顺差的持续,中外之间的贸易大战层出不穷,贸易摩擦、贸易大战成为近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个主流现象,制裁与反制裁成为外贸领域的热门词汇。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佐证。在中文百度上输入“贸易摩擦”和“贸易大战”的搜索性分别是862000、316000条。情况之激烈,可想而知

  贸易摩擦、贸易大战所带来的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诸多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对未来信心的丧失。每一次贸易制裁,都造成企业出口计划的打乱和利润的丧失,都令成千上万的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夜不能寐、心惊肉跳。  

  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出口加工型内衣企业开始实施创建自主品牌经略国内市场的战略规划。然而,此前的经营优势能否在新的环境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发展国内市场最迫切的资源整合能否一帆风顺,经营国内市场能否像国际市场一样依然长袖善舞、游刃有余。这一切的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