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据中方统计,2005年双边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19.9亿美元。韩国成为继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之后第六个和中国贸易规模超千亿的国家或地区。2005年,中韩两国政府发表了《中韩联合公报》,为未来双边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2012年双边贸易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而目前中国对韩国日益扩大的逆差成为贸易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音。如何看待和解决中韩之间的贸易逆差,成为两国同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逆差从何而来
1992年中韩建交时双边贸易规模为50.3亿美元,中国对韩贸易逆差只有2.2亿美元,到2005年双边贸易规模达到1119.9亿美元,逆差达到417.6亿美元,13年增长189倍,并且自2003年以来,中韩之间的贸易逆差额就已经超过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
中韩之间的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顺差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2005年为例,中对韩贸易的99类产品中(HS两位编码),贸易逆差前几位的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光学仪器类产品、有机化工和塑料类产品、车辆及其零部件和钢铁;贸易顺差产品主要是:服装及其衣着附件、谷物、水产品、铁道车辆及其信号装置、矿物原材料和家具制品。
中韩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韩国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引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实际利用金额从1992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1.6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8868个,合同金额703.2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达到311.1亿美元。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直接设厂还可以绕开贸易壁垒的限制,许多韩资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在华韩资企业主要从韩国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然后再销往韩国和其他国家。据韩国贸易协会2003年对1180个在华韩资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对韩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达40%,而把产品返销到韩国的比率只有16%左右。韩国产业资源部一份报告称,2003年中韩贸易逆差中,加工贸易和设备投资逆差所占份额为57.4%,一般贸易引致的逆差占42.6%,即中韩贸易逆差中的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贸易和设备投资引致的。
其二,商品需求结构不平衡。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1999~2005年修订后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9%。在经济增长带动下,中国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增加。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就确立了“出口第一”、“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产业机构调整的深化,以资本技术为基础的机电产品、汽车、化工产品、钢材等出口大幅增长,这一趋势客观上和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结构十分吻合,因此,中国从韩国的进口逐年增长。以2005年为例,中国进口额最大的是机电产品,为4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0%,而从韩国进口的该类产品为331.4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占该类产品总进口的75.5%。
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商品为主,如纺织品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这些产品的含金量低,较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易受到冲击,一旦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就很容易被替代。因此,商品需求的差异性,使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因素。
其三,目前韩国在一些产品的进口上仍然设置了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影响了中国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品的出口。韩国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采取的关税壁垒主要有调节关税、配额关税和特殊保障措施关税。2006年韩国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18种产品中,平均调节关税率为36.2%,和中国有关的产品不下10种。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度《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韩国对63大类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并对受配额管理的部分产品征收200%以上的配额外关税,如芝麻的配额外关税为630%、大蒜为360%、绿豆为607.5%、大枣为611.5%、绿茶为513.6%,而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都被韩国政府纳入关税配额管理范围。
另外,韩国政府规定,当绿豆、红豆、荞麦、大豆、花生、人参等44种农林产品的进口量超过一定数量时,韩国可征收最高达1067%的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关税,其中有21种产品和中国相关。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红豆和花生受该关税影响,出口降幅达20%~30%。
韩国在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进口采取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通关环节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措施。如通过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和实行通关前税额审查制度,延长了中国相关农产品的通关时间,增加成本,以及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措施,阻碍中国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药品及医药原料等产品进入韩国市场。
如何缩小逆差
因此,要缩小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相应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首先,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在华韩资企业大量依赖国外采购的状况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中国产品在规格和质量方面不稳定,不得不依靠进口;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上的政策不一致,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的政策优惠过多,导致出口产品中国产化成分受到税收上的歧视。因此,要提高在华韩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比率,一是要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再就是制定合适政策来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国内采购比率。
其次,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目前中国对韩出口产品的低级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极为不利,因为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往往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中最容易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必须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对韩贸易范围,提高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如机电产品、新材料、生物工程产品等。
最后,通过磋商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环境。从中韩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不难看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壁垒是中韩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韩两国要加强磋商,一是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歧视性措施,二是在中韩贸易中进一步减少关税品目,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为中韩贸易解决逆差问题创造良好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 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