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导航-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
推荐内容

中韩贸易何以异军突起?

时间:2007-06-13 10:38来源: 作者: 点击:
  

 中韩贸易何以异军突起? 2005-10-27 9:59:39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七个月,中韩贸易总额达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普遍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对华贸易增速。预计中韩贸易全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对华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仅仅发展了13年的中韩贸易能够迅速异军突起呢?
  13年中韩贸易创记录发展
  据中方统计,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900亿美元,增长了17倍。12年间,中韩双边贸易额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7%,而同期,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长率是23%,中国和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的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1%、21%和16%。在中国贸易伙伴的国别排名中,韩国已经上升到第三位。中国也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并对韩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赤字到盈余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投资方面,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仅次于香港地区和维尔京群岛。截至2005年4月,中方实际使用韩资277亿美元,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韩资所占比重已从1992年的1.1%上升至10%,韩国对华投资企业大多数经营良好,回报丰厚。如三星集团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240亿美元,占集团海外营业额的22%;LG在中国销售额达100亿美元,它的背投电视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

  据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的调查,60%的韩资企业对在华经营情况表示满意,并把中国作为其今后一段时期海外投资的首选地。中韩贸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密切了两国的经济联系。2002年到2004年,韩国销往中国的手机达到3300万部,占中国全部手机进口的62%。2004年,韩国向中国出口汽车35000辆和塑料370万吨,均占中国同类商品进口量的20%,出口钢材490万吨,占中国同类商品进口量的17%。同时,两国还在物流、劳务、工程承包、金融、科技、旅游和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去年,韩国釜山港有400多万个标箱中转业务来到中国,接近其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在旅游方面,韩国去年有284万人到中国旅游观光,中国到韩国旅游的人数为63万。今年1月至8月,韩国赴华游客已经达到245万人次,2005年全年,韩国赴华旅游人数可望突破350万人次。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最大的海外客源国。
  互补性是中韩经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韩国大韩投资贸易振兴公社社长吴盈教对媒体说,十多年来中韩两国贸易频繁,成果丰硕,主要原因是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据统计,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领域,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钢铁和纤维类等,而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则主要以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电子零配件等。
  中国加入WTO以后,韩国对华投资趋势从传统项目转向高科技项目和R&D研发中心,IT、服务行业的投资也在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是,韩中贸易和投资重点也从原来的环渤海地区向华东地区转移,韩国对中国华东地区的出口额2003年占全部对华出口额的35.5%,2004年快速增加到41.5%,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成为韩国在华最大的投资区域。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地域本部部长李晓秀分析认为,中韩经贸关系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除了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外,还有以下两大因素:
  第一,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具有很大的地缘优势。这种优势使两国可以对彼此稀缺的资源迅速调配和相互供给,而不需要绕道大半个地球。目前双方比较多的资源调配集中在商品贸易上。但随着中国在就业政策上的放宽,双方的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将会更加频繁。目前,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在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到2004年,大约有4万名韩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国有约6000名留学生在韩国学习。
  第二,中韩两国同为亚洲国家,在文化背景和一些基本认识上有很多相似和共同的地方。近年来,韩国电视剧、电影、歌曲和图书等仿佛在一夜之间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深受中国人的喜欢。据统计,2004年国内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韩剧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各电视台收视率前列。韩国文化部有个计划,要将他们文化产品的10%输入中国市场。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和经济波及效果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文化上的认同感非常有利于韩资企业在华开展他们的企业文化,对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市场大有帮助。
  贸易不平衡成为中韩贸易最大隐忧
  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一路上扬,但贸易缺口也随之越拉越大。从1993年开始,韩国对中国出口持续保持顺差,从最初的12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330亿美元,12年间增长27倍,大大超过两国贸易总量的增速。据中方保守统计,在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贸易逆差已经累计达到了1500亿美元,特别是近年来,中方贸易逆差差不多每年都要增长100亿美元以上。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中韩贸易何以异军突起? 来自: 第一范文网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范爱军和金宁曾撰文分析认为,经济上的互补性,使得双方建立起一种以技术层次差异为基础的商品结构,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中韩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即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韩国国内占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但还是难以通过低附加值产品的大额出口抵消掉来自韩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大额进口。同时由于韩国市场的开放度非常有限,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入。
  再者,在中韩两国贸易中,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在韩国国内的市场竞争中遭遇强有力的对手,并未显示出足够大的优势。如农产品市场上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等强大竞争对手;纺织品市场上有更具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东南亚国家产品的竞争,因而中国产品在韩国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有限。
  与韩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内的广阔市场。由于韩国的化工和机械电子类产品与其他国家的同类商品相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且中国由出口贸易带动的进口需求逐年增长,也成为促进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强大动力。
  韩国在中国直接投资建立的子公司大都直接从韩国国内的母公司进口机械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种集团公司内贸易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影响额在2003年已达到34亿美元。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制造业的电子电讯产品,纺织服装业,石油化工业和机械设备,而中国贸易逆差的出现也正是在这些行业中。
  据统计,2000年至2003年间,韩国中小企业在华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6.7%;大企业的投资总值为中小企业的两倍多。不难推测,随着韩国对华投资的迅猛发展,中韩贸易中的中方逆差还会相应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在华直接投资通过向母国采购的方式,从短期看的确拉大了相应行业的贸易赤字水平,但这些投资中有相当部分是资源追逐型的,是为获得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将生产迁入中国的,它们的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因此,从长期看,韩国在华投资可能带动中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看,韩国在华投资对中国出口创汇的贡献,在未来也可以部分抵消中韩两国贸易赤字对中国产生的不良影响。
  未来中韩贸易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正处在发育阶段,合作前景广阔。根据两国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到2010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将超过1500-2000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2005年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市场正处在稳定的成长期,去年中国国内市场消费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加起来折合2万多亿美元。参照中国GDP年均增长7.3%的速度来测算,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国内市场应该能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年进口规模应该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未来巨大的市场容量将为中韩双边贸易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薄熙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这将改变中韩之间韩国单向投资中国的格局,进入一个中韩双向投资的新阶段。据中方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国对韩国投资的项目已经达到90多个,实际投资的金额达8亿多美元,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如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液晶显示器的部门,上汽集团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的项目等。
  薄熙来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到WTO的后过渡期,服务业将成为新一轮开放与合作的重点。目前韩国企业对华投资80%集中在制造业,下一步服务贸易将为两国的合作提供广阔的天地。
  韩国前代总统、前国务总理高建在论坛上表示,两国应该从能源、环境、物流、金融以及朝核问题5个方面加强优先合作。在提到加强能源方面的合作时,他强调,中韩两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进口国,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而俄罗斯是邻近中韩两国并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能源出口国,目前西伯利亚然气田的开发正处于初期阶段,如果中韩两国能主导参与并构筑能源出口国、途径国、进口国等多方能源连接网,将使各方都受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