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存在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逆差,仅去年就达417亿美元。有专家惊呼中国成了韩国“最大的提款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韩国方面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且逆差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困难。
10月26日的《南方都市报》刊载了吴向宏题为《中国成韩国提款机,中韩贸易逆差为何被国人漠视》的文章,文章认为:“最让人震惊的不是韩国人怎样把中国当成了大提款机,而是中国人似乎对此漠不关心……难道我们对自己国家经济利益的真正所在如此长期视若无睹吗?”
中韩之间存在国际贸易逆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来解读,又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事实上,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是居于直觉的非专业性结论,会在民众中引起对邻邦的不满,在客观上会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并且会误导民众,使他们将国内的许多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肤浅地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联系在一起。
近20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就美、日、欧和亚洲新兴国家这些主要的经济体而言,自由贸易是基本能够得到各国法律保证的(除了农产品(10.78,0.48,4.66%)等一些特殊领域)。我国高速增长的国际贸易规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国就是近年来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和积极倡导者、实践者。
中韩两国之间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主要不是由韩国方面在部分领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导致的,而是由中、韩、日、美、欧之间的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和全球化时代的生产模式所决定的。2006年WTO秘书处发布的“中国贸易政策检讨”报告中就指出,由于日本与韩国等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生产和出口,在事实上将这些国家原来对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顺差“出口”到了中国大陆。如果没有中韩的贸易逆差,中美的贸易顺差也会因此而减少。所以,如果我们孤立地观察两个特定国家,如中国和韩国的双边贸易数字,在很多情况下就会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结论。
所以,正如中国劝说美国不应该对中美贸易顺差过分担心一样,只要这种贸易逆差不是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的,中国也不应该对中韩贸易逆差过分担心。中国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总体的对外贸易平衡,如何扩大内需,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去追求与某个特定国家之间的贸易平衡。 (卫志民)